20:00
演唱者:秀卿  |主持群像館|中興台

演唱者:秀卿


節目名稱:歌仔戲




節目製作人:孫正明

節目名稱:歌仔戲

演唱者:秀卿

播出時間:松嶺台週一~週日05:00-06:00;中興台、松嶺台週日18:00~20:00
 
製作人的話:

歌仔戲乃中國傳統戲曲之一,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60年代廣播歌仔戲更達到最高峰,但隨著新興娛樂的興起,使廣播歌仔戲漸漸式微。製作人孫正明先生有感於此,為使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能繼續深耕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因此努力推廣歌仔戲,希望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歌仔戲、喜歡歌仔戲、重視歌仔戲這項本土藝術。
 
演唱者:楊秀卿

楊秀卿女士是台灣的遊唱詩人,她雙目失明左跛腳,但她卻走出命運的悲情,為台灣的說唱藝術唱出美麗的樂章。她不但說唱台灣史詩,也唱出自己生命的組曲。楊秀卿不只是藝人,也是民間詩人,更是台灣女性的典範。

楊秀卿女士,西元1934年出生於新店屈尺,四歲時因感冒發燒延誤就醫,而導致雙眼失明,十歲時,楊女士的父親為了讓她能學得一技之長,於是將她送給基隆以賣唱為生的蕭姓人家收養,從此展開楊女士一生的「唸歌」生涯。
楊秀卿女士在進入以賣唱為生的蕭姓人家後,即由另一位比她大六歲的盲女金鳳姐,以口授方式教她念歌的腔調與唱本,並教她彈奏月琴,學習的過程可謂十分辛苦。每天一早就開始背唱詞,若是忘記了就得重背,一直背到全本唱本都能夠很流利地唱出來為止。至於學月琴則更吃力百倍,因為眼睛看不見,只能靠摸索來學,如果沒彈好,養母就用筷子插在楊秀卿女士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裡,一面罵一面使力整個手指頭被夾得很痛,尤其在冬天的時候,更加痛不欲生……。

經過刻苦的學習之後,楊秀卿女士在十一歲就開始外出走唱。這段日子她跟著金鳳姐在茶樓、酒家、廟口等地賣唱,這段沿街走唱的日子,足跡踏遍基隆各地,收入微薄而且不固定,生活十分清苦。直到十七、八歲的時候,楊秀卿女士在台北圓環一帶駐唱,每天到附近大中華歌仔戲台聽戲,根據聽來的故事就地取材臨時編歌來唱,這段聽戲唱戲的唸歌生涯,打響了楊秀卿女士「口白歌仔」的名聲,一時蔚為風潮。

楊女士後來到汐止鎮唱歌仔與楊再興先生認識,進而相戀,結婚後,楊先生放棄原本的工作,與楊女士一起跑江湖。從此楊秀卿女士彈月琴說唱,楊再興先生伴以大廣弦,相偕走過許多鄉鎮賣藥討生活的日子。

1969年進入電台,最盛時期全省53家電台同時播放她的說唱錄音帶,轟動一時。楊女士為了延續說唱藝術的香火,從1983年起便開始傳授學生「唸歌」的技藝,學生年齡層分布很廣,從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到十二歲的小學生,甚至有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也前來拜師學藝。楊秀卿女士的唸歌生涯,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的光陰,她一生的唸歌生涯充滿了辛酸和血淚精湛的說唱技藝豐富了唸歌的音樂史,而唸歌也造就了楊女士傳奇的一生。



商品已加入詢價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演唱者:秀卿

節目名稱:歌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