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140311中市去年行人死傷人數居全國之冠 議員吳佩芸、陳俞融:盧市府數字遊戲粉飾太平 交通局:中市廣設「行人安全設施」 死傷事故率下降 將針對高齡者、夜間行人與學童3方面改善
臺中市議員吳佩芸今(11)日指出,本次市府提案有關「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的墊付案高達7案之多,而市府卻不願正視去年行人死傷人數仍是全國之冠的問題,陳俞融議員也批盧市府玩數字遊戲,粉飾太平,要求市府應加強落實推動人本環境,才不會一次次被數字打臉。交通局表示,有注意到行人死亡人數上升,也力推改善措施,將瞄準高齡者、夜間行人與學童3方向。市長盧秀燕在市政會議上更連續3次拜託市民「不要酒駕」,強調這非常重要,否則自傷也傷人。
吳佩芸表示,市府不斷以市政會議或新聞稿說明臺中市交通事故死傷減少是六都最高,步行便利性是全球50強、亞洲第四名,認為這是友善行人、推動人本交通的成果。但事實卻只是在玩數字遊戲。
吳佩芸首先詢問市長盧秀燕,是否知道臺中市行人死傷去年統計是全國第幾名?盧秀燕表示,臺中市針對去年交通事故成績已有下降並有改善。
吳佩芸認為,市府只拿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詮釋、大做文章,吳佩芸根據交通部統計數據說明,臺中市去年行人死傷人數為2833人,死亡人數55人、受傷則有2778人,不只是六都最高,更居全國之冠,甚至行人死亡人數更比前年增加8人,不減反增。但市府專案報告完全隱匿不提,繼續玩數字遊戲,非常離譜。
吳佩芸提出,市府無視過去許多媒體民調都一再顯示市民對於臺中市交通狀況不滿意的實情,還在新聞稿寫出「市民盛讚:最友善步行城市!」的口號,根本只是在自嗨、自爽而已。
陳俞融議員則批盧市府,不去檢討為何台中行人死傷率居高不下,不思改革行人安全政策,反而選擇拿數據做政治包裝,這種心態才是台中市民最大的悲哀!且台中市道路設計不良、人行道設施不足、駕駛未禮讓行人執法不彰,這些問題長期未解,市府卻只會用「數字遊戲」自我催眠。應徹底投入資源專案改善,而不是拿數據自誇!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依據交通部道安總動員統計,台中市113年30日行人死傷交通事故2,833人,較112年同期減少73人(-2.5%)。台中市府積極推動「人本交通」政策,透過工程、執法、教育宣導等方式強化行人通行安全,也持續改善行人設施,截至今年2月底止,已在全市施作197處「行人穿越線退縮」、增設278座庇護島,建置88處行穿線照明、622處行人專用時相與行人早開時相、826處綠斑馬、標線型人行道總長達23公里。
葉昭甫局長受訪表示,市政會議的專案報告有說明行人死亡數字,市府並未刻意隱匿行人死亡上升的狀況,也透過資料分析、路口現勘等方式規畫改善方針。他說,從事故熱點來看,行人死亡車禍主要集中在下午6時到8時、晚上8時到10時、上午4時到6時,都是天色昏暗、光線較差的時間;肇事原因主要是車輛未依規定禮讓行人,約占36%;死者年齡分布,65歲以上的長者為37人,占一半以上。市府將優先針對高齡者、夜間行人與學童3方面改善。持續跨機關合作並成立專案,規劃重點式強化宣導,透過淺顯易懂的宣導影片或課程,利用社區關懷據點、長青學苑及各區婦女會等區里系統,強化各族群交通安全知能及風險意識,提升市民通行安全。
交通局表示,具體措施包含建置行人友善區、改善校園周邊道路、易肇事路段設置阻隔或穿越設施、路口行人設施改善、非號誌化路口改善、增設人行道、人行道障礙物排除等等。
.jpg)
.jpg)
.jpg)
.jpg)
.jpg)